close

  如果說兩會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窗口,它起到的作用也不僅是錶面的展示,更是政治運行的透明和公開。
  長短鏡頭的關註,微博微信的直播,讓兩會日益成為一個“沒有牆的會場”。正是這種開放氣質,讓代表委員、政府官員適應了億萬人民的目光,“走出辦公室”後更顯從容。主動適應也好,倒逼前行也好,只有能力和水平與時俱進,才能更好地擁抱這個開放時代。
  應該說,社會的民主素養與政治的公開程度,已經進入了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。一方面,公開越充分、越及時,越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,在不斷實踐中提升民主素養;另一方面,公眾的民主意識、民主實踐,也對公開提出了進一步要求,促使這一現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更科學、更完善。從這個角度看,每年的兩會,既是公開的窗口,也是參與的平臺,更可謂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訓練的課堂。
  實際上,民主不僅是政治形式,更是一種相互關聯的生活方式。有學者認為,現代民族國家是“想象的共同體”,公民不可能都互相認識,但“相互聯結的意向”卻存於每個成員心中。對於生活在一個政治共同體中的人們來說,公開,以及公開之後的參與,正是重要的“聯結意向”,能築牢國家認同的屋頂,培厚政治信任的土層,達到盧梭所說的境界:一個透明的社會,人的心可以溝通。
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對公開的要求更引人註目:建立權力清單制度,部門預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,所有財政撥款的“三公”經費都要公開……更廣更深的公開,必將帶來公民的參與、互動和共建,真正成為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。
  摘編自《人民日報》3月11日文/張鐵  (原標題:公開是一種民主訓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41levu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